2014年11月13日星期四

心事有谁知?-南洋副刊

心事谁人知

  • 莫淑卿
1 of 4
日前在媒体上频频有青少年自杀事件的报道,这引发了人们的关注,到底时下的青少年为何会选择自杀?他们所面对的压力是什么?如何才能提升他们的抗压能力?配合《青少年佛学教师成长驿站》成长营的举行,特探讨青少年自杀的议题。
觉察起心动念与保持正念
如何能有效了解青少年的问题与心理需要?
满媚:我个人认为要有效的了解青少年的问题与心理需要,除了一些基本的青少年发展心理学理论以外,最重要的就是如何与他们接触与相处,也就是建立关系。
我们能了解在从儿童踏入青少年阶段,无论从生理、心理甚至是社会发展方面,青少年都处在冲突、探索自我认同及自我调节的过程,而这些探索自我认同的过程体现出来的冲突行为就被视为问题。因此周遭的重要人物对青少年有很大的影响。
淑卿:“每个行为背后都有故事。”,可惜的是,大都数人都把焦点放在行为偏差上,而忽略了行为背后的用意、想法和心理需要等,导致感觉上青少年好像很难被理解。
因此,要和青少年有效的沟通,首先,要先收回“判断对错”的心态。再来,和青少年多谈他们的行为背后的用意和想法,如果这时候家长可以表达理解和分享自己青少年时期的状况,那关系就可以建立起来。
最后,要和青少年一起分析探索前因后果,并表达尊重青少年的选择,也愿意相信他们有能力承担,并负责将会面对的状况。
对日前发生的青少年自杀有何看法?
满媚:日前频频看到青少年自杀事件的报道,我是蛮心痛的。常常会在想,如果该个案能在升起自杀念头的那一刻有个助缘能及时转化局面,那一个宝贵的生命就不会因此而离开了。
一般人倾向找出原因,然后矛头就会指向那个表面的原因上。其实,更深入的探讨下,我们不难发现会造成自杀的原因往往不只是一个因素。自杀者的认知、人格与心理特质、成长环境包括家庭、学校、朋友和社会的支持系统等等都息息相关,但我们不难发现青少年自杀者缺乏了挫折容忍与复原力(resilience)的能力。
淑卿:全球每40秒钟,就有一人自杀身亡,而在这些自杀者里会发现年龄是趋向越来越年轻化。马来西亚近年来不断地发生青少年自杀的事件,也代表着马来西亚整个大环境底下也出现了问题。
我们知道自杀者往往不会因为单一的原因而自杀,很多时候其内心都有潜在的心理状况,而学业压力,感情失败往往只是一个引爆点而已,如果只是把焦点放在学业压力、感情上,也只是治标不治本的,因此,在这个注重功能性的社会里,如何进行及推广生命教育,重新引导青少年认识生命,掌握生命,发挥生命和珍惜生命,也正是现今青少年最需要的一部分了!
如何让青少年有机会接触佛法?
有宗教信仰的青少年在面对问题上是否有较好的抗压能力?
满媚:现今社会与科技的发展,要接触佛法其实不难,但重点是如何让青少年相信佛法能帮他们解决生活上遇到的困境。
我本身就是在青少年阶段参与佛青之友的生活营开始接触,并相信佛法能帮助我解决一些认知上的疑惑,以及结交到一群正向的朋友并得到正面的支持。宗教的确能在我们面对困难时解除认知与心理的压力。
淑卿:现今的孩子都趋向无宗教言论,要如何引导青少年接触佛法并相信佛法能帮助他们解决生活难题是我们挑战之一。因此,马佛青今年积极推动《佛化生命教育教案》,主要以生命课题为介入点,与青少年一起探讨和分析将会面对的生命课题,再以佛法为期中参考的解决方案,让青少年在面对自己的生命课题时,可以想起佛法。
当然,是佛法让我们拥有正向的思维,让我们明白活在当下的意义,这是在面对压力时,非常重要的态度和心态。想起一句话:“忧郁的人,陷入过去而走不出来;焦虑的人,担心未来而忘了现在。”
身为教师成长营的讲师,如何将佛法带入生活的层面。
满媚:我想任何佛教徒都在学习如何把佛法带入生活层面。
我个人认为在处理日常问题上,觉察自己的起心动念和保持正念是必要的。因此常常在妄念或负面情绪升起时,即刻转换。此外,在人际关系上,佛法常常给我提醒,教我如何学会调整自己,保持圆融与和谐。
淑卿:对我来说,生活处处有佛法,是佛法引导我和自己的关系和好,时时刻刻觉察自己的起心动念。
在面对人生困扰时,放下自责或负面的想法和情绪,保持正面的态度,如实地生活。
以感恩和慈悲心看待事情——纪允贤(22岁,学院生)
请分享成长生命曾面对的低潮期,如何度过难关?
当初,我在马来西亚人力资源部属下的技术学院完成证书课程后,继续申请修读文凭课程,经过面试后我成功被录取。该学院坐落在万津,对我来说很陌生,那时开始烦恼“要”
或“不要”去报到。考虑了一星期后决定继续升学。我以为文凭课程会让我学习到有关更多的技术课程,结果学院所教的都是管理课程。
那时内心很烦恼和纠结,烦恼是否要继续完成学业或是放弃。加上语文科不是很好,经常都会成为笑柄,我曾钻牛角尖,没有意志力取继续完成我的学业。
圣严法师的《108自在法语》成了我的“救星”,每当遇到低潮期我都会阅读它,寻找正能量安抚我内心。我也很幸运身边有很多善知识和良师好友的陪伴。每当遇到低潮期或烦恼时,都会把我的问题告诉他们,寻求他们的建议和意见。
什么因缘接触佛法,佛法对生命带来怎样的改变?
小学时经常参加培德小学的佛学会。中学在某老师的带领下活跃于佛学会。之后遇到中三PMR考试,我召集了朋友到佛教会里的图书馆温习功课。我们成立了高渊佛教会青少年团(或称“佛青之友”),接引更多青少年学佛和办活动。此外,我也经常跟随老师到国民服务营地当义工、给予分享、顺便听课。
佛法改变了我的脾气,当我要生气时,会停一停,思考反思为什么要生气?它让我做每一项事情时更加清晰自己的想法。佛法也让我生起感恩和慈悲的心,去看待事情和处理事务。
身为年轻人,你觉得现代人一般面对怎样压力?
据个人观察,现在的年轻人一般面对的压力都是来自学业、考试、工作、感情问题或父母和亲友们无形中给予的压力。当他们不懂得解决压力时,往往都会保持沉默,伤害自己的身体等等的事情发生。严重的话,甚至会选择自杀。
对目前佛教接引青少年的方式有何看法?
随着时代改变,我觉得接引青少年学佛更加困难。最近发生的青少年选择自杀的事让我感到很心酸。佛教团体和辅导团体或可多推动爱护生命醒觉运动,如到校园、国民服务营地、商场或其他地点主办巡回讲座。主办佛教活动不一定要在寺庙或佛教会,应跳出框框选择其它地方。
在智能手机通行的时代,弘法不再需要大量印刷佛教书刊及佛教结缘书籍,可以考虑把佛教书刊、佛教结缘书籍或等等书籍编织成电子书或应用程序,这可以方便青少年随时下载或在网上免费阅读相关佛教的书籍,一来可以环保,二来也可以省下一大笔的印刷费用。
以静坐及佛书寻找解压方法——余碧韵(心理辅导员)
试分享在辅导经验上,一般青少年所面对是哪方面问题?
现代青少年面对的问题跟上个年代的不同。主要是因为这个世纪,科技发达及广泛被应用,青少年能更快速更广泛也更随心所欲接触外面的世界,而青少年获得的资讯是前所未有的方便、丰富以及多姿的情况之下,对于不善自我管理者,极大可能会带来负面影响。其中尤其明显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与此同时,教育制度的改变,也让大部分的青少年落入不是带着压力学习,就是反抗压力的状况中。间中循规蹈矩的青少年则比较少发出声音,但并不代表他们不需要被看到。
再来,由于面对经济压力,出现了更多的双薪父母,他们能够提供经济援助却缺少高品质的亲子相处时间,使双方愈缺少沟通及互动内容。一些父母在提供经济援助的同时,也提高了对孩子的期望,使处在叛逆期及开始寻找自我定位的青少年的孩子们在缺少优质沟通之下,产生冲突。若其中一方发现此状况,也愿意修改及修正沟通方式,亲子关系还是有可以修复的机会的。
而在处理“电子青少年”这状况时,父母需要更多的耐心,让青少年更愿意放下电子产品,回到人与人真实世界的沟通。若青少年本身愿意多参与健康的团体活动,进行更多的面对面的互动,就更能够在面对烦恼时,找到支援及协助。
如何将佛法内涵介绍给青少年,或有什么技巧接引他们学佛?
要将佛法的内涵介绍给青少年,前提乃确认青少年是否有兴趣认识及准备接受佛法。太多的人都将自己认为“对你好的”、“对你有益”
的观念或者想法,灌输在我们认为需要的人身上,而忘记了对方也有自己的想法及需要。若已经确认相关青少年准备接受佛法,也需要从他们能够接受的理念,或者跟他们理念相契的佛法层面开始。
虽然佛学班有其课程铺排,也需要根据青少年的需要而逐渐提供。
若青少年比较喜欢歌曲,我们就可以介绍各类佛曲。又若喜欢团康的,可以从团康活动中接引他们。通过青少年喜欢的活动中介绍佛法,将更能够让他们感受佛法的美妙,以至往后的日子,他们则更有能力自己寻找深入了解佛法的管道。
现代家长应以怎样的姿态与孩子沟通?
现代家长,不能够用上一代的姿态对待下一代。家长需根据孩子的需要,让孩子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机会,及聆听与接纳孩子所说的内容。
在孩子表达的时候,要提供适当的空间及时间,不要打断孩子的说话,好好听完孩子所说的,再跟孩子们商讨对策。家长及孩子双方,都需要学习分辨各人的责任。比如说,在商讨升学事宜,需要询问孩子对自己将来的计划,双方从长计议,从各个角度,一项一项商量,以取得双方都认同的解决方案。这样,让孩子也参与计划自己的未来,能够让孩子承担自己的责任。
家长在面对沟通上的困难时,也可尝试说出来让孩子知道。这样的坦诚对待,对家长是放松,也让孩子有个了解大人的机会。
身为辅导员,如何通过佛法处理压力?
身为佛教徒辅导人员,在面对压力时,我通常会静坐及从佛法书籍里寻找解压方法。佛法里提到的缘起,是我时刻体验的重点。若压力现前,最重要的就是:回到当下!回到呼吸!在拥有能力时,就需要趁机会看清楚烦恼现象,找出解决方法。在解决后,需要放下,再往前走。
辅导人员也有遇到烦恼的时候,而我们只是比别人多一些觉照,早一些看见自己内心的声音,多一些解决方法而已。解决的方法有千万种,必有一种适合不一样的辅导员,重点是“觉知”。


讲师简介
莫淑卿
◆现任马佛青国民服务计划特别委员会课程组组长
◆积极推广生命教育的工作者
◆马来西亚注册与执证辅导师
邱满媚
◆现任马佛青国民服务计划特别委员会顾问
◆目前于新加坡一所青少年特殊学校当任社工
◆马来西亚注册与执政辅导员
《少年佛学教师成长驿站》成长营———当新时代遇上On Life
转载南洋网

0 停留的脚步:

发表评论

生命与生命影响,营造共同交流的空间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