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5日星期六

中国报_Like周刊<好悅讀> 讓我陪你玩游戲

特約:莫淑卿
書名:瞭解,傾聽,陪伴
策劃:馬來西亞生命線協會
出版:馬來西亞生命線協會


       當孩子處在“刺蝟模式”,處處與你針鋒相對時,你是用何種方式來跟他們溝通?與其在那裏苦惱,不如成為孩子的玩伴,一起玩游戲,從游戲中培養孩子的人格與品性,同時還可增進感情,何樂而不為……
       我總是很喜歡問媽媽們,你希望你的孩子是十項全能,還是快樂成長呢?很多媽媽都會快速地回答“要孩子快樂地成長”。我堅信每個媽媽都是愛孩子的,可是當“快樂成長”的意願,遇上了外人以“功能性”的眼光來評估孩子是否聰明或有用時,媽媽們的信念也會開始動搖了。 
       因此,比起游戲班,很多時候媽媽們願意花錢學才藝班,無他,因為才藝可被評估,快樂卻不能被評估,這樣的風氣造成現今孩子除了學校上課和補習外,還有無數的才藝班等待著他們。 
       內心裡總有個疑問,這樣的孩子會快樂嗎?媽媽的答覆可以分為好幾種:一,沒辦法,父母沒時間陪伴孩子玩,只好花錢,既然花錢了,自然希望孩子有學習到東西;二,父母想陪孩子玩,可是不懂得怎樣和孩子玩;三,孩子每次回家,都要求玩電腦或智能手機,情願他去才藝班學習。

天下媽媽面對的挑戰
         不管是全職或職業媽媽,都面對一個挑戰——怎樣和孩子玩才是正確和有效呢?尤其是物價高漲的年代,人民紛紛地搬遷至公寓或較小的房屋,面對不到一千方尺的地方,如何與孩子玩得盡興?
         看到這本由馬來西亞生命線協會策劃的《瞭解,傾聽,陪伴:結構式游戲治療之基本理念與實務》,封面的一段話:“從游戲中,孩子的生理,情緒、心智、社會行為都將獲得成長。孩子們在游戲中玩得開心,玩出信心,也跟陪著他們玩的人,玩出一段好的關係,這就是游戲治療的功能……”內心感到很興奮也非常認同,父母和孩子一起玩,不管是玩躲貓貓、家家酒,還是繪本共讀,最重要的是玩出一段好關係!
         這讓我想起曾經接觸過的一個男孩,他被家人認定無藥可救,很愛發脾氣,動不動就高喊媽媽偏心。剛開始時媽媽還耐心向他解釋,可是男孩不能接受,依然故我,媽媽在無可奈何的狀況下,只好用打罵的方式,希望可壓制男孩,怎知竟然形成對抗的模式,男孩幾乎每天都向媽媽宣戰,導致媽媽身心疲憊,只好尋求輔導服務,希望彼此的關係可以和好。

游戲中尋覓人生道理
         第一次接觸男孩,他就像刺蝟處在對抗的模式,猶如我和他媽媽是同一國來宣判他是有問題的小孩。當帶他進入游戲室時,他很抗拒觸碰各類玩具,一再詢問是否會報告過程給媽媽聽?我再三保證,所有的過程是保密的,他才釋懷投入游戲中,而我只是在旁陪伴。
         直到完成六次的游戲治療后,媽媽表示男孩的情緒比較穩定了,彼此也多了很多聊天的機會,不會一直在爭吵,媽媽很開心,終于看到母子的關係有進步的開始。如果詢問我到底在游戲室裡進行了什麼?坦白說,真的沒有什麼特別,只是全心全意地陪伴男孩玩。
       不過,這也讓我體驗到游戲治療的奧妙,很多時候孩子不會記得和你玩過什麼游戲或玩具,但他會記得曾經和你擁有過的美好時刻,在玩的過程裏,孩子除了可以釋放情緒,還能學習一些人生道理。
       雖然家裡很難空出一個游戲室,可是這本書裡提及可用游戲袋取代,它提供一些基本的玩具,同時也提出了一些方法和概念,非常適合想要和孩子玩出一段好關係的媽媽和老師。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