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30日星期四

小宏毅上学了!

"孩子几岁适合上学?"

我相信妈妈们都会出现这样的问号?到底应不应该送他去上学?他适合上学吗?

我也一样,我相信我绝对是最适合的照顾者,这么快送孩子去上课,心里特别不舍得,伴随而来的是内疚感。

尤其是宏毅爸总问:"等下他肚子饿会说吗?","等下他要睡怎么办?","等下他一个人在学校,没有我们他习惯吗?"

可是,当我发现我们两个人在家,我们都觉得很闷; 他玩玩具时总是一会儿就放下; 他跟别人孩子相处时总是很兴奋但不知道怎样跟他们玩; 当我工作时要安排他给不同的人照顾时,看到他总是要适应再适应; 而我越来越希望自己有些空挡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后来,妈妈说以前的孩子有很多兄弟姐妹,隔壁的孩子,从小就玩在一堆,小孩子要跟小孩子一起才学得快,上学没有不好,现在的人只有一个两个孩子,就送去学校和孩子玩咯!

所以我决定为他找见幼儿园,让他去学校玩和学习跟其他孩子和其他大人相处,我学习相信小宏毅是有能力适应的,我也相信我自己可以陪伴他适应。

在陪伴小宏毅试课的那几天,我发现小宏毅开始"会"玩玩具了,他看到其他孩子的玩法可以学习甚至变多元了;他开始学习其他孩子自己吃东西; 不过,他还是会抢别人的玩具,在说不可以后,他会撒娇的哭; 他在适应他新的生活作息,这几天他都比较累。

老师和妈妈的不同:妈妈会让孩子,老师会在安全感建立了让他学习规则; 妈妈很多时候会帮孩子做,老师会尽量让孩子自己照顾自己; 妈妈玩玩具的方法也是自己探索, 老师和孩子玩的时候有他们的方法和引导方法; 妈妈会偏爱自己的孩子造成孩子依赖妈妈,老师尽量对孩子一视同仁,孩子才能学习团队生活。

昨天我又出外处理事情,把儿子留在学校到下午,发现儿子的情绪比较稳定,我也比较安心去处理我的事情,幼儿园也是妈妈们的支援系统之一,告诉自己我也可以开始把自己生活做些调整让自己生活得平衡。

昨晚吃饭时,他突然对着盘里的图画说了句:"monkey", 我和宏毅爸觉得惊讶!希望我们送他去学校的决定是对的,祝福儿子!



说故事的 淑卿

2016年6月21日星期二

妈妈的尴尬: 带孩子去餐厅遇到突发状况

话说,有一天
有个故友来找我喝茶聊天,想到可能要聊久的,就建议带小宏毅到亲子餐厅,孩子可以走动和玩,我们也可以喝茶聊聊天。

我非常清楚一岁半的小宏毅,可能会突然坐不住而吵要下来走,吵着要某些东西,或哭闹等突发状况而影响他人,因此,去亲子餐厅是我比较安心的做法。

本来安静地玩着玩具的小宏毅,因为餐厅来了3岁左右的姐姐,两个人就沿着桌子慢跑,间中发出笑声,后来,有个员工来表示孩子太吵会影响他人,于是,我就抱起小宏毅不让他跑,他就开始吵闹了。

怎知,那位员工又来表示她闻到孩子大便味,建议我帮小宏毅换纸尿布,我表示小宏毅没有大便,员工表示她鼻子很敏感地所以闻到味道。

那时那刻的心情是生气和尴尬的,也和友人表示要离开了,不想有太多的争吵,可是,当耳朵传来一群人高谈话论的声音,那间餐厅也没有安静过,当下选择找那位员工理论了...

"你觉得他们的谈话声会吵过我的孩子吗?"
"你是什么时候闻到我儿子有味道,如果这间餐厅不能接受孩子包纸尿布的味道,是否要放布告版表示不欢迎孩子呢?"

我真的是可以接受餐厅一开始表明立场不欢迎孩子,而不是随后诸多要求和建议!我也单身过,我明白想要到一个安静地地方,享受自己的时间,孩子的吵闹声,无疑会影响到...

可是,餐厅的定位和立场也要明确地表示,你们是服务什么群体,我相信妈妈们都会选择孩子友善的餐厅,不会自讨没趣。

亲子餐厅,如果你接受孩子到访,你就要接受孩子是会吵闹的。



说故事的 淑卿

2016年6月19日星期日

中国报_Like周刊<好悅讀>女人別再為難自己

書名:有你,更能做自己 作者:鄧惠文 出版:親子天下
書名:有你,更能做自己
作者:鄧惠文
出版:親子天下

特約:莫淑卿
每位女性當初踏入婚姻殿堂時,都希望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可以做到完美。可是在夫妻、婆媳、妯娌、親子的身分切換與互動中,卻一次又一次受傷,我們該如何分寸拿捏好這些角色?為有不斷經歷被共舞者踩到腳的痛楚,才能逐漸培養出默契……
“你能給予孩子的是你擁有的!”這句話在我的腦海裡一直不斷地重複和提醒我。無可否認的是,當媽媽後,內心深處是越來越匱乏,心裡對這匱乏感也很納悶和無助。尤其面對繁瑣又重複性高的家務等工作,內心壓抑的情緒,就好像滾雪球般越滾越大。
心裡面常冒出的一句話是:“我本來不該這樣的,怎麼我越變越不像自己了?”直到先生也問:“以前的那個你去哪裡了?”
身心疲倦了,也沒有什麼動力前進,後來,在漫無目的逛面子書時,誤踩入一個叫“靠北婆家”的粉絲專頁,讀著裡面種種不同的故事,充滿著委屈、憤怒、傷心、無奈,我這才發現女性這個角色,從女孩邁入女人、妻子、媽媽、媳婦等角色時,社會大環境為這些角色設定的形象,和女性自己的內在期待充滿矛盾,大環境都期待女性是付出的,應該扮演著犧牲小我,成就先生、孩子和家庭。
舉個最普遍的矛盾心理,女人嫁了丈夫,成為妻子就應該照顧先生的飲食起居?甚至成為媳婦,就應該代替先生服侍或照顧婆家?可是,在“靠北婆家”裡,大多數女性都覺得,照顧婆家本該是先生的責任,婆家沒有養育過她,要照顧的話,也應該照顧娘家的爸媽優先。雖然很多女性會選擇妥協,但內心卻充滿不平、委屈等壓抑著的情緒。
也有已經成為人妻的女性,一心討好婆家,無論再大的委屈都忍下,無論再多的家務都做,可是到後來卻換回婆家還是不把她當成一家人,因此覺得委屈受傷。不然就是當與婆家有衝突時,先生處理失當,讓妻子無助無奈。種種情緒累積起來,直到某天妻子忍無可忍爆發了,第一個遷怒的將會是先生,這也影響了彼此的夫妻關係。
從了解自己開始
每位女性當初踏入婚姻殿堂時,都希望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可以做到完美。可是在夫妻、婆媳、妯娌、親子的身分切換與互動中,卻一次又一次受傷。記得有位老師曾說過,當我們不瞭解自己時,而跟他人的互動,就好像在黑暗的房間裏與人共舞。這段漆黑的共舞,可能不斷地被對方踩到腳而疼痛,很多人這時候希望的是,有個人可以和自己充滿默契,直到在黑暗中共舞也不會踩到彼此的腳。但,這是一個理想又不實際的自我設想。
鄧惠文在這本《有你,更能做自己 》裡提到:“婚姻可愛之處,卻也少不了雜俗,在關係中不斷碰撞,受傷再復原,無法繼續躲藏在完美的自我假象中,因著彼此,我們看見全部的自己。”因為在互動中不斷受傷,逼不得已只能學習瞭解自己,瞭解彼此,因為這個關係的危機,讓我們必須走去黑暗的房間或打開房間的燈光,讓自己在光亮的地方,看見自己和明白自己,在光亮中與人共舞,清楚知道自己和他人的舞步,因此減少踩傷彼此。
鄧惠文用最溫暖理性的文字,帶領讀者觀看自己的內心,一起踏入這個糾結但有解的世界,理清自己的方向,找回幸福的最初感動!一個個健康的親密關係裡,都是有你有我有情景的,如何在互動裡達到三贏的溝通,如何付出中還保有自己,如何和先生相伴護家,就從瞭解自己開始!

中国报_Like周刊<好悅讀>霸凌與 被霸凌者

書名:陪孩子面對霸淩 作者:芭芭拉科婁羅索 出版:心靈工坊
書名:陪孩子面對霸淩
作者:芭芭拉科婁羅索
出版:心靈工坊

特約:莫淑卿
什麼是霸凌?很多時候爸爸媽媽都分不清霸凌和玩鬧的差別,導致孩子跟爸爸媽媽投訴時,爸爸媽媽會譴責孩子無理取鬧,無法立即糾正或引導孩子拒絕,反而縱容了霸凌,直到事件嚴重化時,才來自責……
最近,看到報導小學生被霸凌自剪舌頭的事件,內心充滿震撼又心疼!漸漸地,害怕佔據了內心,擔心自己的孩子也會面對同樣的事件,我們也認知到“打造無霸凌校園!”很多時候只是一個口號而已。有校園的地方,就會出現校園霸凌,要怎樣才可以做好心理建設,陪伴孩子面對校園霸凌呢?

    什麼是霸凌?很多時候爸爸媽媽都分不清霸凌和玩鬧的差別,導致孩子跟爸爸媽媽投訴時,爸爸媽媽會譴責孩子無理取鬧,無法立即糾正或引導孩子拒絕,反而縱容了霸凌,直到事件嚴重化時,才來自責。“霸凌”是指孩子們之間權力不平等的欺凌與壓迫,而校園霸凌,是指一個學生長期重複被一個或多個學生欺負或騷擾,或是有學生被鎖定為霸凌對象,成為受欺凌學生,造成其身心痛苦的情形。
長輩的無視和責備
在收集資料時,發現霸凌行為大致可分為下列六種類型:(1)肢體霸凌:以肢體暴力行為霸凌他人,包括踢、打弱勢同儕、搶奪財物等,是最容易辨認的一種,會造成他人身體受到傷害;(2)言語霸凌:運用語言刺傷或嘲笑別人,包括取綽號、用言語刺傷、嘲笑弱勢同儕、恐嚇威脅等,是校園中最常出現且最不易發現的霸凌行為,會造成他人心理受傷,傷害程度有時會比肢體霸凌還嚴重;(3)關係霸凌:這一類型霸凌,往往牽涉到言語的霸凌,包括排擠弱勢同儕、散播不實謠言中傷某人等;(4)反擊型霸凌:這是受霸凌學生長期遭受霸凌之后的反擊行為,包括受霸凌時生理上的自然回擊,或去霸凌比自己更弱勢的人;(5)性霸凌:類似性騷擾,包括以有關性、身體性徵及性別取向作為玩笑或嘲諷內容的行為,或是以性的方式施以身體上的侵犯;(6)網絡霸凌:指利用網絡散播色情圖片、散佈謠言中傷他人、留言恐嚇他人等使人心理受傷或恐懼的行為,這是近年來新興的霸凌形態,而且程度相當嚴重。
回想起曾經接觸過的一名學生,他很容易憤怒,不敢交朋友,同學都說他是怪人,當他和我聊起童年時,述說他是如何被同學關係霸凌,那時的他覺得很無助和無奈。找老師求助時,老師詢問他是否該檢討自己,讓他更受傷,更覺得是自己不夠好,而讓他最傷心的是告知媽媽時,媽媽竟然要求他自己解決,導致他完完全全把自己封閉起來了。
無疑,長期的霸凌,加上長輩們的無視和責備,讓這名孩子的性格和思想被扭曲了,讓我深刻地明白沒有怪小孩,只有受傷的小孩。
齊配合減少傷害
當霸凌事件發生,我們常常會關注的是被霸凌的一方,可是霸凌者的行為其實也是求救的訊息。我記得,有一個長期運用語言來霸凌其他孩子的小學生,當他表達自己的內心恐懼和害怕孤獨的模樣時,讓聽的人很心疼。如果每個孩子都擁有健康和和諧的關係,可是內心深處曾經歷創傷,導致引發霸凌行為,不管是霸凌者還是被霸凌的人,都需要我們來關心他們的心理狀態。
這本《陪孩子面對霸凌》絕對是一本值得父母師長收藏的行動指南,裡頭有案例分享,雖然很多案例是發生在國外,可是也有值得我們參考的地方。我們無法營造無霸凌的校園,但我們可以在父母師長的配合下,把傷害減到最低。

风采_亲子视界: 把画说出来



说故事的 淑卿

2016年6月12日星期日

用"嘴巴"来关心孩子



身为全职妈妈后,一手一脚地自己来照顾孩子,
我不怕照顾孩子的繁琐事物,也心甘情愿为了孩子把屎把尿的,过着狼狈不堪的生活,
可是,我很怕遇到用"嘴巴"来关心孩子的长辈们,问东问西的,最可怕地还要挑你的错处来显示自己是育儿专家。

"孩子几点睡啊?记得要训练他早睡,早睡很重要的。"
"我看你给孩子不够水喝,要给他喝多多水,你看谁谁谁的孩子喝水喝很多的。"
"这样穿衣孩子热死了,穿少点。"
"喝点冰不用紧的,抵抗力比较好。"
"哎哟,孩子很会闹哦!我以前的孩子不会这样的,都很乖的。"
"我的孩子以前这个时候已经会讲很多话了!你的算少了!"

面对这些用"嘴巴"来关心孩子的长辈,每次对话就好像在考试般,战战兢兢地回答,不是担心自己做不好,是担心万一抓到一个痛处,就要面对无止境的唠叨,


如果那些长辈是给与建议同时也给与协助,相信每个妈妈都愿意聆听,最不能接受的是建议的同时带着批判,比较,指责等,可是在需要帮忙时却节身事外,那简直是挑动妈妈们的神经线

我明白长辈们用"嘴巴"来关心孩子,可能不是长时间陪伴孩子,为了显示自己对孩子的用心,内心应该伴随着失落,又或者是两个时代的女人在育儿方面遇到文化冲击了!

别忘了,要有开心的妈妈才会有开心的家庭气氛和开心的孩子,如果见面的对话是关心妈妈们的情绪状态,给与适时的支持和建议,那对妈妈对孩子对整个家不是更有效吗?



说故事的 淑卿


2016年6月9日星期四

妈妈的狼狈

我曾经幻想,
我牵着儿子很优雅地一起逛街,
我和儿子很享受地一起喝下午茶,
我和儿子跟着一群好友聊天吃饭...

可是,当儿子越来越有"我"的时候,
他开始会用他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愿,
他开始发展他探索世界的能力时,
一遇到不顺他意时,就一喊二哭三闹,
一不是他想要去的方向时,就蹲着不动等你抱....

满头大汗的妈妈,优雅的形象破灭了!
在餐厅里想要乱跑乱喊时,享受破灭了!
为了照顾他,聊天吃饭破灭了!

心里浮现一句话,就是我~很~狼狈~啊!



说故事的 淑卿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