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30日星期六

成长总录-我对生命的感动

犹记得2005年,带着辅导的梦想,踏入雪隆马来亚大学,继续我追梦的旅程! 

在马来亚大学,遇见佛学会,遇见佛陀,让我在大学的生涯,充满意思,也为我设下坚固的地基;认识一群对生命充满热诚的好友,一起努力向前迈进~ 

深知学府的辅导知识是充满理论,缺乏实战的经验;因此,在偶然的机会,跟学姐一同到檀香爱心福利中学参与辅导义工培训,那时的自己才是大一的学生!很感恩自己拥有这福报,因这次的机缘,让我在辅导的路上,更顺畅!!

 记得第一次当辅导员跟同伴们演练时,那个紧张和担心,担心自己不够好,当在同伴们的陪伴和支持下,关关难关关过....心中充满感恩和感动!同界的学员也逐渐的当上辅导义工,而我一直处在信心不足的地带,不敢向前踏进,虽然如此,在旁听的阶段,也让我接触很多故事,有血有泪的故事,也看到不同的辅导义工也有不同辅导方式,那时也确立对辅导界的一个信念,“在这个形形色色的世界,就是需要百花齐放的辅导人员,那才可以协助不同的人。”

2008年,也是我大三的时候,第一次进入电话室等待电话,一个小时的谈话过程,有焦虑有当机的时刻,但是,记得出来后,长辈们的肯定和鼓励,无疑也增加了我的信心,坚定了我的价值感,让我更勇敢地继续往前冲~ 

新的义工培训时,学姐鼓励我拿起一堂课,也开始了我讲课生涯 

还有两位长辈,当我们有新的学习,他们都愿意花时间来引导我,甚至一同成立小组,不同地尝试新的辅导技巧和方式,也因为有他们,没有让小组成员受伤的顾虑下,让我更勇敢尝试新的辅导技巧,也拥有体验式的学习。

这是一张NS学员在我讲课时画的图画,让我感受到生命跟生命的连接就是那么的美好!

让我对生命有新的体验是进入吉隆坡中央医院,看到生命的脆弱,同时也看到生命的坚毅。记得有一个个案是我来不及听到她的遗言,带着内疚的自己,躲在辅导室大哭起来....一个本来还有两天就可以出来和这世界的打招呼的宝宝,看着妈妈的自责无助,自己能做的就只有让妈妈好好跟宝宝道别....

加入檀香爱心福利中心工作,通过此平台,让我认识了很多前辈,让我看到他们为辅导界的努力,默默耕耘地付出,在大家认为这个行业赚不到钱养不活自己,依然愿意放下对物质的享受,继续往前走...

中学,是我对人性的看法最大冲击的地方,在很恶劣的环境地下,如何毅然相信人性本善,学习欣赏人性向上成长的能力!考验过,感受到心灵被洗涤,对自我的看法来得更安稳自在!这里,也是跟青少年生命交流的地方,看到他们对生命的热衷,如何为他们未来打拼,也有险在懵懵懂懂的摸索期,怎样成为他们生命的引导者而不是主导者,怎样用自己的真诚来和他们连接,是充满感动的!

也让我深信“每个行为背后都有故事的!”

秉着进入社区的信念,把辅导把教育平民化,是我未来的远景!!祝福我自己祝福甯Ning~


2013年3月17日星期日

藤鞭教育

在讲座上,有个家长提问:“老师,你赞成用藤鞭吗?”,
我回答说:“我赞成,关键是如何用,而不是可不可以用。”

常常看到媒体报导,有学生被老师体罚,导致要验伤等,事件陆续的发生,导致民众对体罚设下了刻板印象,也积极的反对老师体罚自己的孩子。当老师动用体罚,有些家长就会不问理由,先指责老师打学生的行为,相反地忽略了事件的发生过程及孩子的品格发展。

校方未免节外生枝,因此,也鼓励老师不用实行藤鞭教育,有些老师也为了避免遭到投诉,因此,也选择不用藤鞭教育,对与顽劣的学生,循循善诱或严厉警告后,学生还是不愿配合的话,造成班上的学习环境也每日况下,也无可奈何了。。。你试过一人管40多个孩子的时候吗?

处罚Punishment ,取自于行为主义里,通过不好的感受减少孩子的不良行为。体罚,一定会引起学生的羞愧等不好的感受,借此印鉴,不要在重犯,进而塑造孩子的行为。体罚,是其中一个塑造孩子行为的方法,重要的是执行者的原则和立场!相信不管是奖赏或处罚,过于使用也是不理想的。

当孩子遭到体罚时,父母该怎么办?
父母可以向孩子了解事情发生经过,如果孩子已经知道是自己的错误导致,父母应该称赞孩子勇于承担及负责任的态度,进而强化孩子负责任的品格,提升孩子的自尊。

如果孩子觉得委屈,父母又觉得老师处理得当,可以引导孩子分辨是非,强化孩子的价值观,并提醒孩子需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每个行为都有后果,每个人都须为自己的行为衍生的后果负责。

如果父母也觉得老师处理不当,请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就臭骂老师,父母可以表明隔天到校向有关老师了解处理事情的原则和立场,让孩子了解父母也是尊重老师的原则和立场,当然,如果父母也不认同老师的原则和立场的话,可以跟老师或校方进行沟通,用折衷的方式处理。

父母及老师在孩子的心中都是“威权”的形象,保护彼此“威权”的形象,对于孩子的品格教育来的更有效更持久。当一个理性的家长比当一个心疼孩子的家长对孩子的品格发展来的更有帮助!

理性的家长,运用藤鞭事件,进行机会教育,塑造孩子的自尊!




2013年3月3日星期日

难以承受的告别-自杀


取自光明日报网站

看到这样的新闻,闻着震撼,心中升起浓浓地心疼。在接下去看到各界的回应时,心里冒起很多的想法...

   某报章在报导时,提到 “一名志願當醫生的獨中生,..................18歲的陳鴻健是吉隆坡中華獨中高三理科學生,他曾經向女同學申訴難以承受功課壓力............”

  从面子书看到 “家长,真的不要给小孩太大的压力......文武雙全的獨中優秀生疑在學校被人取笑及面對功課壓力,昨晚從住家公寓8樓處墜下,當場慘死”

  家人表示 “.........內含同學留言他被其他同學嘲笑的內容,所以家人不排除這是兒子尋死的其中一個原因。........”

  只要认识当事者或跟当事者有连接的部分,都会经历失落与哀伤,真的有需要找出一方来负责吗?我们注重的是“人”还是“行为”呢?我们关心的是“人”发生什么事情还是要处理“自杀”这个行为呢?

  自杀比起意外死亡来得难以承受,看似同样失去一个人,但,背后隐藏失去的部分却大不相同。曾经在中央医院实习时,遇见一个病者因自杀不遂而送院,整个过程病者都表示再也不敢了,这个经验对她来说实在非常痛苦,随后,跟督导讨论才发现“自杀”这行为在回教的角度是非常严重的,因为她已经对上苍失去了信心,必须再做跟进。

  那时,才发现“自杀”看似遗失一个生命,对于亲朋戚友,遗失的可能还包括回忆,感情,依靠,支持,信任等。失落的部分并不是外局人可以明白的,那身为外局的我们,有必要发表看法来加深丧亲者的负担吗?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